popo-icon-more

臺中特展番外篇|屏東糖業鐵道袖珍展.意外發現隱身於展覽的屏東街景,微型城市一窺當代生活風貌。袖珍控的各位千萬別錯過!

本次特展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,結合臺灣早年五大產業文化——「水糖礦族林」,運用旅途式循序漸進引導觀展人深入走進臺灣特有的人文風貌。以下介紹內容經由本人參展、閱讀展覽手冊以及上網查詢主辦方資料後,整合內化轉為個人心得闡述,僅供參考不代表展方言論,詳細完整資訊請以館方或展內提供為主。 特展名為「路徑.入境」,個人覺得名稱取得很不錯,與策展主題相呼應,由主辦方創造的「超時空旅行社」帶領各位觀展人前往五個臺灣的文化路徑,在出發之前請各位先在辦理入境手續,領取時空旅行護照(即展覽手冊,每個路徑站點都可以蓋章留念),我們即將出發! 第一站:水之路-掌握大地生命線 本次特展以嘉南大圳系統為核心,串聯濁水溪與曾文溪,探討水資源的脈絡文化,展區不僅介紹了水流分路系統,還講述在經由當時專業團隊不懈努力的規劃與分工掌水,才能有現在的可控輸水流域,讓水流導向生活居所,不僅滋養了周圍農地,也改善了在地民生。 第二站:糖之路-長途跋涉的一口甜蜜 臺灣早年糖業繁盛,曾高達42座糖廠,擁有完整產業鏈,從甘蔗生產、製糖加工到運送,糖業養活了當時許多家庭,甚至有「以糖養家」的佳句。 第三站:煤礦之路-看盡九分苦一分樂的人生 臺灣北部早期擁豐沛礦坑,帶動龐大的採煤產業,雖然煤礦產業發達,但工作環境艱苦危險,可能隨時發生坍塌,或因長期吸入有毒物質而導致肺部慢性疾病。是一項與死神拉扯的職業,但當時的礦工們都抱持著『為了生活,只能拼了!』的心態,實在令人敬佩。 第四站:族群之路-循原路找回「我是誰」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文化,臺灣擁有多元族群,從早期就已定居生活的原住民族,還有後來加入的漢人、閩南、客家等等......到現在科技發達讓世界幾乎無國界,許多外國人士也會來到臺灣定居,因此造就許多不同的文化色彩、生活習性,也因為有許多文化或是傳統信仰的碰撞,才能成為極具豐富人文風采且獨一無二的臺灣。 第五站:林之路-檜木香氣裡的繁盛與哀愁 臺灣從山到海皆擁豐富的自然生態,日治時期開發了臺灣不少產業,其中以林業(尤其阿里山)最為興盛,但也因過度開墾,林業的衰退有目共睹,目前多以自然保育、森林育樂之發展,在此也呼籲珍惜和感謝大自然的賜予。 至此,五大路徑已參觀完畢,我們即將到站,下車前可別忘了再多多欣賞列車外的沿途美景~主辦方在最後出口處設置了270度大投影螢幕放映,帶各位觀展人重溫「水糖礦族林」五大站點特色,喜歡看影音勝過文字的人可在此細品! 其實這個展覽我更推薦全年齡來參觀,前一篇分享的「發現第一人-臺中站」是比較童趣意味的考古特展,較適合親子旅遊,而【路徑.入境-臺灣文化路徑特展】帶各位回到過去,走訪當代帶領臺灣發達振興的五大路徑,展內不僅有文字介紹、更多的是實物收藏展示,之所以推薦全年齡的朋友都可以來觀看,我認為曾在當代生活經歷過的長輩們會很有感觸,看見這些實物或場景展現,年輕時期,產業正發展、正起步的畫面歷歷在目;年輕族群也能透過展覽了解到,臺灣看似交通便捷,任何資源都容易取得,但過往也有為了取得民生用水、行駛用煤礦或是現在最日常不過的砂糖,付出許多心血心力的辛酸面。藉此珍惜任何資源得來不易; 當然我覺得最棒的是可以長輩與子女一同前往,透過展內資訊與長輩的真實經驗談,不僅體會父母在當時生活的感受與辛苦,也能將臺灣的傳統產業文化記憶延續下去。 🔍特展資訊 【路徑.入境-臺灣文化路徑特展】 期間 ☞ 2024/10.31~2025/06/01 時間 ☞︎ 9:00-17:00/週一不開放/免費入場 地址 ☞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 AB棟(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) #3月POPO創作者分享

發布於 2025-03-13,更新於 2025-03-13